汽車芯片股票龍頭股-汽車芯片龍頭股排名前十。
汽車芯片股票龍頭股-汽車芯片龍頭股排名前十
無論是汽車 電子還是人工智能,再或是AR、VR,半導體都是基礎,同時中國在該產業也在突破的零界點,也可以說是國家意志,而芯片又是核心中的核心,所以就整理了一下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芯片的公司,歡迎補充。
梳理半導體設計芯片核心技術提供商:
1,同方國芯——NAND 閃存 技術;持有51%股權西安華芯,其擁有華芯自主品牌大容量 DRAM 存儲器產品;
2,國民技術——射頻芯片;移動支付 限域通信 RCC 技術;
3,景嘉微——軍用GPU(JM5400 型圖形芯片);
4,全志科技——A 股唯一一家獨立自主IP 核芯片設計公司(類似巨頭ARM);
5,艾派克——通用打印耗材芯片
6,大唐電信——子公司聯芯科技(LC1860 芯片-中低端產品)、恩智浦(車燈調節器芯片、門驅動芯片、電池 管理芯片)、大唐微電子 (金融IC 卡—國內唯一一家自有模塊封裝產線的芯片商)
7,歐比特——SOC、芯片式衛星等;國內航空航天 控制芯片龍頭(S698 系列芯);
8,北京君正——自主創新 的XBurst CPU核心技術——MIPS 架構M200 芯片;
9,匯頂科技——全球領先的單層多點觸控芯片、全球首創的觸摸屏 近場通信技術Goodix Link、全球首家應用于Android 手機正面的指紋 識別芯片、全球首創的Invisible Fingerprint Sensor(IFS)
10,士蘭微——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單芯片 MEMS高性能六軸慣傳感器 ;
11,盈方微——合作開發騰訊Ministation芯片;
12,上海貝嶺——BL6523單相計量芯片;
13,中穎電子——AMOLED 驅動IC唯一量產廠商;
14,兆易創新——NAND Flash;
15,三安光電——LED芯片 龍頭;
16,芯鵬微——電池管理芯片;
17,鼎龍股份——旗捷科技打印耗材芯片;
18,紫光國芯——長江存儲3D NAND;FPGA;
19,三毛派神——北大眾志芯科技國產自主可控CPU;
20,長盈精密——納芯威的電源 管理芯片;
21,中興通訊——中興微電子;
22,東軟載波——上海海爾集成電路的物聯網 芯片;
23,光迅科技——光芯片;
24,振芯科技——飛騰芯片;
25,海特高新——嘉石科技(軍工 高端芯片);
繼華為發布AI芯片之后,蘋果宣布iPhoneX將搭載AI芯片,高通、三星的終端AI芯片計劃也均處籌備階段,巨頭爭相卡位終端AI芯片,開啟終端AI芯片時代。建議積極關注AI芯片概念。
目前,中國廠商在芯片領域整體實力仍然落后歐美巨頭,整體市占率甚至不到10%,尤其在芯片上游最重要的原材料方面,我國在全球市場中的占比還不足1%。不過,近年國家對半導體核心技術越來越重視,內外聯合下催生了一大批優秀的“中國芯”玩家。譬如,在手機芯片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的海思、展銳;在封測領域已躋身全球前列的長電科技,通富微電;在觸控芯片領域如魚得水的匯頂科技,在晶圓代工領域足以比肩格羅方德的中芯國際。
以下是電子產業各細分領域部分核心供應商名單,僅供參考:
國內IC芯片產業鏈IC設計公司:
海思半導體、中興微電子、紫光展銳、全志科技、華大半導體、大唐半導體、智芯微電子、杭州士蘭微、國微技術、中星微電子、紫光國芯、國民技術、歐比特、中穎電子、瀾起科技、北斗星通、北京君正、兆易創新、格科微電子、中國電子、韋爾半導體、同創國芯、復旦微電子、艾派克微電子、匯頂科技、聯發科、集創北方、同方微電子、中天聯科、圣邦微電子等。
臺灣主要有聯發科、敦泰科技、義隆電子、神盾科技、凌陽、威盛等。
半導體材料公司:
中能硅業科技、中環半導體、晶龍集團、新特能源、西安隆基、中硅高科、陽光能源、奧瑞德光電、天宏硅業、上海申和熱磁(日企獨資)、國盛電子、江豐電子材料、有研億金、北京達博、上海新陽、安集微電子、有研新材料、湖北興福電子、江化微、金瑞泓等。
半導體設備公司:
北方華創微電子裝備、中微半導體設備、上海微電子裝備、拓荊科技、中電科電子裝備集團、中微半導體,七星華創、華海清科、深南電路、睿勵科學儀器、上海微電子、達誼恒精密機械、漢民科技、琦升機械設備、上??悼耸松藤Q等。
半導體制造公司:
中芯國際、三星(中國)半導體有限公司、SK海力士半導體(中國)有限公司、華潤微電子、華虹宏力、英特爾半導體(大連)有限公司、臺積電(臺灣)、華力微電子、西安微電子、和艦科技、聯電(臺灣)、力晶(臺灣)、武漢新芯、君耀電子、吉林華微電子、上海貝嶺、蘇州固锝、揚杰科技、士蘭微、東晨電子、先進半導體、無錫納瑞電子、芯原股份、西安航天華迅、高云半導體,方正微電子等。
半導體封測公司(含在華外資及臺廠):
通富微電、天水華天、南通華達微電子、威訊聯合半導體、英特爾產品(成都)有限公司、海太半導體(無錫)有限公司、江蘇新潮科技、安靠封裝測試(上海)有限公司、晟碟半導體(上海)有限公司、日月光半導體、矽品、力成、南茂等。
IGBT供應鏈
IGBT是半導體分立器件重要的組成部分,目前全球有70%IGBT模塊市場被日系企業控制,德系的英飛凌在獨立式IGBT功率晶體領域擁有24.7%的全球最高市占率。中國本土的IGBT廠商目前做得最出色的是中車時代、嘉興斯達以及比亞迪等。
國內:IDM廠商主要有中車時代、嘉興斯達、比亞迪、士蘭微、華微、中航微電子、中環股份等;模塊/設計廠商主要有永電、愛帕克、新佳、宏微、南京銀茂等;設計廠商有中科君芯、芯派、華微斯帕克、達斯、同方微、新潔能、金芯微電子、科達等;在制造方面,主要廠商有華虹宏力、先進半導體、中芯國際、方正微、華潤上華等。
模組廠商:
天馬、同興達、信利、三龍顯示、TCL顯示、帝晶、中光電、天億富、比亞迪、永信、星源、煜彩、國顯、京東方、寶銳視、億都、夏普、東芝、NEC、日立、京瓷、三菱、索尼、富士通、億華、博一、雅視、易欣達、優納思、維拓、比亞迪、宇順、海飛、德思普、凱圣德、立德通訊、萊寶、興展、聚睿鼎、易快來等等。
在面板制造方面,韓國有LG,三星,HYDIS,現代,金星等;歐美有元太、IBM,Pixel Qi,愛普生,FINLUX等;日本則有夏普(被鴻海收購),東芝、松下、NEC、京瓷、三菱、光王、鳥取三洋、索尼、IDTech、富士通、精工、IPS Alpha、卡西歐、STI、先鋒、星電、IMLS、西鐵城、阿爾卑斯等。
大陸面板廠近年迅速崛起,以京東方為首的面板商已成功打入蘋果供應鏈。除京東方之外,國內主要廠商還有天馬、奇信、龍騰、上廣電、奇菱、凌巨、清達光電、信利、中星光電、中電熊貓、比亞迪、華森、海信、維信諾、翰圖微、長智光電、彩虹、寶銳視、德邦、虹歐、吉林彩晶、億都、平達、靜電、智炫等。
臺灣面板制造商主要有奇美-群創、友達、中華映管、瀚宇彩晶、統寶、錦祥、廣輝、ORTUSTECH、全臺晶象、聯友、奇晶、達基、晶采、晶達、眾福、久正光電、光聯、悠景、臺盛、富相、智晶、錸寶科技、南亞光電等。
連接器供應鏈
國外連接器巨頭:
泰科電子、莫仕、安費諾、FCI、申泰、Jae、3M、矢崎、JST、菲尼克斯、德爾福、KET、松下電工、廣瀨電機、住友電氣、魏德米勒、哈丁、然湖電子、歐度等。
中國連接器巨頭:
立訊精密、中航光電、長盈精密、得潤電子、日海通訊、航天電器、吳通控股、永貴電器、瑞寶股份、四川華豐、航天電子、富士康、實盈股份、連展科技、禾昌、正崴等。
LED芯片供應鏈
近年,大陸LED廠商迅速崛起,助推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LED芯片制造國。目前,全球LED芯片市場主要分為三大陣營:日本、歐美廠商為第一陣營,韓國、臺灣為第二陣營,大陸廠商為第三陣營。
國外LED芯片廠商:
日亞化學(日本)、豐田合成(日本)、科銳(美國)、歐司朗(德國)、安捷倫(美國)、東芝(日本)、流明(總部在美國,被飛利浦收購)、首爾半導體(韓國)、昭和電工(日本)、旭明(美國)等。